Board logo

标题: 微点的软件安装监控功可否手动使用?也就是当成“完美卸载”那样的工具软件来用。 [打印本页]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2 02:14    标题: 微点的软件安装监控功可否手动使用?也就是当成“完美卸载”那样的工具软件来用。

1、我的一个设想,就是一个理想的反病毒工具应该集成“磁盘还原软件”(灾难恢复)、

“系统文件检查及修复软件”(防误杀并修复病毒对系统文件的破坏)、

以及“监控型反安装工具”(类似“完美卸载XP”那样的工具软件)这三种软件的主要功能。

2、我听说,微点的监控是非常详尽的,随便按装一个什么软件,都会把它在系统中所进行的修改全部记录在“案”,

以便后来发现该软件是个病毒程序时,可以迅速还原该软件对系统所做的“恶意”修改。

那么,这么强大的监控功能仅仅用来清除病毒是否有一点浪费呢?

3、其实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手动反安装”功能嘛,

比如,我要安装一个新的BT下载工具了,就右键单击微点的系统托盘,选择一个“程序安装监控模式”,

之后我就开始安装、试验那个BT下载工具,在整个过程中,微点会自动监控和记录该工具在系统中添加的各种文件,以及新的注册表键值。

将来,假设我要卸载该BT软件的话,就打开微点的界面,寻找其中的“微点‘主动’卸载”菜单项(现在还没有这个功能,我虚构的),

让微点根据上次监控时做下的种种记录,来彻底清除(卸载)那个BT下载工具。

4、厄,这个功能可能和超级兔子,Windows优化大师的同类功能有点儿重复了,

不过,由于微点的监控特别详尽,不像那两个软件一样只是在安装了某款不喜欢的软件之后,

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来进行所谓的“智能卸载”(也就是事后补救),想必可以卸载的更干净、更彻底吧?
------

5、理论上这个功能还可以用来卸载各种流氓软件……只是听说提供卸载流氓软件的功能的话,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所以还是算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临时发上来了,大家随便看看,如果不可行,请一笑置之。

------

6、看来我正在向着追求软件功能“高、大、全”的危险方向大踏步地迈进-.-

有时候我在想,微点是不是把病毒也当成一种特殊的应用软件来处理的,当需要的时候它就直接把“病毒”给卸载了?

也许,微点的广告词应该改成“微点,能帮你反安装病毒的万能卸载工具”^.^

[ Last edited by Alpha_Boy on 2008-7-4 at 01:03 ]
作者: WoZD     时间: 2008-7-2 10:00
支持楼主:微点,能帮你反安装病毒的万能卸载工具:D
再过10年差不多这个就可以实现了,5年吧——10年太久了
当这个实现时,微点不是“高、大、全”,而是极度精简的了,就一个功能:反安装:lol:

[ Last edited by WoZD on 2008-7-2 at 10:03 ]
作者: qq2008444     时间: 2008-7-2 14:35
1、我的一个设想,就是一个理想的反病毒工具应该集成“磁盘还原软件”(灾难恢复)、

“系统文件检查及修复软件”(防误杀并修复病毒对系统文件的破坏)、

以及“监控型反安装工具”(类似“完美卸载XP”那样的工具软件)这三种软件的主要功能。
我怎么觉得你似乎在描述的是一个“万金油”产品?
有时候一个软件还是专一点好,比弄出一大堆花样却个个是垃圾的好那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2 18:21
楼上的,现在的恶意软件可不是单一功能的。

比如中华吸血鬼吧,它能修改系统文件——这是病毒行为;

它能自动通知它的施放者被感染的机器的IP地址和MAC地址——这是间谍软件的行为;

它能感染压缩文件,在里面添加自身的主程序——这个,可能有点儿压缩工具的行为在里面了吧?

它能在许多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中添加一个.dll文件,让那些可执行程序在执行后尽可能地调用该dl文件——这个可算是批量升成漏洞了吧?

好像该病毒的作者还能远程控制感染了中华吸血鬼的电脑——这个是木马软件的能力吧?

该病毒还能杀掉杀毒软件的进程——这个是兵刃等黑客工具才有的能力吧?
------

一句话,当恶意软件开始往高、大、全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时候,

杀毒软件还老想着只做杀毒软件该做的事情——可能嘛?

如果把多种功能集成到一身后,每种功能都没做好,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只能说明制作该集成产品的厂家技术实力不行,

而不能证明“集成”这种设计思想是个错误,也不能证明集成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瑞士军刀就是集成思想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小发明。

80%的人只使用20%的功能,只要把那20%的功能集成进来并且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微点就是最出色的系统工具了。

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微点,能成为我们电脑中的瑞士军刀!
作者: qq2008444     时间: 2008-7-2 19:0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ha_Boy at 2008-7-2 18:21:
楼上的,现在的恶意软件可不是单一功能的。

比如中华吸血鬼吧,它能修改系统文件——这是病毒行为;

它能自动通知它的施放者被感染的机器的IP地址和MAC地址——这是间谍软件的行为;

它能感染压缩文件, ...

的确。。。在这个方面的确该支持
但是,有前提,本质工作先做好,明确自己软件应该拥有什么,再选择如何整合、整合什么。(要对自己的本质工作有利)
就像ACDSEE,原来的3.X系列很完美吧?速度快效果好
但是它从4.X以后,大量整合了其他功能,像图象处理、影音播放,图象处理不如PHOTOSHOP,影音播放不如KMPLAYER,不上不下。。。不仅仅是不精,还使得它的本质功能——看图,受到了严重的性能限制。
恶意软件——像你所说的“中华吸血鬼”,已经属于病毒范畴。像恶意软件我们的规定标准是:强制广告、强制修改首页等等。但是一涉及到杀杀软、破坏系统文件和控制对方计算机,已经属于病毒范畴。

另外插一句题外话:你所说的“它能感染压缩文件,在里面添加自身的主程序——这个,可能有点儿压缩工具的行为在里面了吧?”
我不同意。这个应该是“感染性”,属于病毒的特性
还有“该病毒还能杀掉杀毒软件的进程——这个是兵刃等黑客工具才有的能力吧?

冰刃属于安全辅助工具。
。。呵呵不好意思。变成鸡蛋里挑骨头了
最后,也希望你最后所说的愿望可以成真吧

[ Last edited by qq2008444 on 2008-7-2 at 19:10 ]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3 00:05
ACD See的整合功能出问题只能说明他们在技术力量不足,经济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整合工作了,

如果他们的技术储备充足呢?或者他们能直接收购KMP等软件的源代码呢?那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其实你反对整合,是站在两个预设条件之上的:

1、整合的功能不可靠。

其实,假设一个厂家在技术储备上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它就算不搞整合,它就出一个只有一种功能的产品,它一样是个次品。

典型的,国产游戏软件《血狮》,连引擎稳定性等基本问题都没解决就放出来卖了,纯粹就是一个圈钱的工具——当年我还买了正版。

我现在之所以宁可使用各种共享版、测试版软件,都不打算去买正式版的东西用,不得不说和当年的《血狮》有很大关系。

所以,如果哪个厂家出了一个蹩脚的整合类产品的话,那不是整合这个概念的错——那是那个厂家自己自不量力,在未经测试,未获得广泛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就盲目推出新版本的问题。

2、整合的功能,往往不如专业搞这个功能的软件。

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比如,“微点”本身就是一个整合产品了,传统防火墙、软件欲访问IP地址转换功能,这两个功能不就是整合进去的吗?

说不定哪个高手过来一看,说微点整合的防火墙不如某某专业防火墙强大;

微点的IP地址转换模块中的数据库,不如某某专业IP地址转换软件中附带的数据库庞大……

然后他说既然做不到最好,还不如不要整合这些功能……

呵呵,你觉得这种逻辑对吗?

我作为一个最终用户,我觉得整合的功能比专业提供那个功能的工具差一些——这其实是无所谓的,

我只需要这些整合功能来实现一些基础的用途,又比市面上的一些地摊货强一点就可以了,未必要追求最好。

(我相信以“微点”那集于杀毒软件内核的,强大的监控技术,搞出来的反安装工具肯定比市面上常见的那些“智能”卸载软件要强……)

而且,只要这几个整合功能在真的集合到一起后,能在我实现最终用途的时候,

基本达到“1+1>2”,同时在价格,或者系统资源占用上,又<2,那对我们这些初级用户来说就是非常好用的软件了。

(我们楼的一个涉外秘书处的秘书,用电脑好多年了,都没听说过KMP——对他而言,一个4.x的ACD See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软件,

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这种用专业工具实现专业功能的意识,而且他也不想学习并掌握那样一套复杂的应用软件体系。

他家的KMP,还是我上门给他手工装了以后,他才开始使用的——主要用途仅仅是用来听那些能显示歌词的MP3文件。)

简单的说,就是整合的功能只要够用,实用就行了——新用户们追求的是方便,而不是完美。

瑞士军刀如果当开山刀去用的话,那是肯定不如真正的开山刀的效果好的,

但是毕竟不是人人都会真的在野营时脱离大部队,去独自拿着开山刀探险吧?

在一般的野外郊游过程中,大家还是拿个瑞士军刀之类的多用途工具比较方便吧?
-------

其实未来的软件厂商之间的斗争,恐怕就是平台之争,而不是功能之争。

从脱兔同时支持BT下载和电驴下载开始,这种平台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当年高呼绝不支持BT,专心做好P2P的迅雷,现在连什么“听听”、“看看”、“漏洞扫描”、“网络安全检测结果反馈索引(安全中心)”都搞出来了,就更别提什么电驴加BT了。

为了更好的面对将来的平台战争(系统工具平台、下载工具平台、浏览工具平台、网络安全防范平台等等),我希望微点能提前做好准备……

[ Last edited by Alpha_Boy on 2008-7-3 at 00:08 ]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3 00:25
“它能感染压缩文件,在里面添加自身的主程序——这个,可能有点儿压缩工具的行为在里面了吧?”

这句话应该改一下,改成“它能感染压缩文件,在里面添加自身的主程序——这个,可能是集成了压缩软件的相关代码及‘功能’模块在里面了吧?”

再补充一点:中华吸血鬼还能用一个自带的迷你小词典,简单的进行密码的猜测、破解——这个其实是简单的密码破解功能。
------

整合是个大趋势,呵呵,连病毒的作者都知道。

而且,为什么病毒的作者不先把他的本职工作——比如,把中华吸血鬼的病毒破坏能力再加强一些,让它能穿透磁盘还原工具,能以驱动程序的方式驻留内存

——搞得尽善尽美,然后再去整合其它功能呢?

其实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整合可以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产出,

毕竟要改善一个病毒的内核,要加强它对系统的入侵能力,要加强它和磁盘还原软件的驱动程序抢夺系统中的优先驻留权限的能力,

这可是很难很难的,不花很多时间、很大的精力,去反编译并研究出别的病毒的核心代码是不可能的。

而整合其它一些小功能,来改善该病毒的整体破坏、传播能力却很容易,很方便。

所以对该病毒的作者而言,眼下有捷径不走,干嘛要走那条最难的路呢?

在他暂时无力对病毒的主内核进行大规模改写、升级的情况下,整合其它功能就是最方便的改进该病毒的手段。
------

在杀毒软件无法通过在传统技术上的该进,来避免误杀,增强“解”毒能力(修复被病毒恶意篡改过的系统文件的能力)的情况下,

整合“系统文件的备份及修复(其实是还原)功能”,甚至是“磁盘还原软件(灾难修复)”,

这个,其实就是在低成本下,降低对系统关键组件的误杀概率的,最简单的方法。

其实有我这个想法的并不只我一个,江民公司就在他们的新版KV杀毒软件中,开始捆绑销售起了OEM版的“雨过天晴”虚拟磁盘类系统还原软件。

[ Last edited by Alpha_Boy on 2008-7-3 at 01:15 ]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3 00:47
http://bbs.micropoint.com.cn/sho ... 6743&sid=61tmrI

这部分的发言已经独立出去了。

[ Last edited by Alpha_Boy on 2008-7-3 at 00:49 ]
作者: snhao     时间: 2008-7-3 08:30
“微点,能帮你反安装病毒的万能卸载工具”——经典!
作者: qq2008444     时间: 2008-7-3 08:58
恩。。。暂时是想不出什么话来反驳你。。。
多想两天再说。。。
作者: qq2008444     时间: 2008-7-3 09:4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lpha_Boy at 2008-7-3 00:05:
从脱兔同时支持BT下载和电驴下载开始,这种平台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当年高呼绝不支持BT,专心做好P2P的迅雷,现在连什么“听听”、“看看”、“漏洞扫描”、“网络安全检测结果反馈索引(安全中心)”都搞出来了,就更别提什么电驴加BT了。

指出一点
迅雷是一款下载工具。电驴和BT的功能添加有助于提升它自身的本职工作——下载。
至于“听听”、“看看”、“漏洞扫描”、“网络安全检测结果反馈索引(安全中心)”
也只是因为“下载”这个主要功能产生的副产品,如“听听”、“看看”,就是为了使得用户可以方便的在一个完整的讯雷平台上进行下载。“漏洞扫描”、“网络安全检测结果反馈索引(安全中心)”则是因为“下载”功能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而设计。

就如你举的例子,可以发现,整合,的确是趋势,但是应该以本职工作完善为目的(为基础也可以),开发有助于提升本职工作能力的功能。

再举一例,还是ACDSEE。你说ACDSee的整合功能出问题只能说明他们在技术力量不足,经济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整合工作,那么我们以在ACDSEE公司网站上的一段话来看看你说的话是否成立。

  Quote:
ACD Systems的总部设在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的维多利亚市,拥有约150名员工,并在加拿大、美国、中国和瑞士设有分公司。在上一财政年中,截止到2005年3月31日,公司收入为$23,871,000。

那么,如上所述,他们缺少资金和人才么?不缺少。
2005年,出的应该是ACDsee7.0。那么他们如果真的是缺少技术和资金的话,为什么到现在的ACDsee10.0,他们的软件依然差强人意呢?原因就是他们走错了路。
原先的ACDsee开发的理念就是“如果ACD开发出市场上最快的JPEG解码软件,它将在市场中占有技术领先地位。”
所以,他们的3.X系列是如此完美。可是,他们误认为集大成是一件好事,就在这个被设计来“看图”的软件上又增加了大量的功能。可是对一个只需要“看图”的用户来说,你设计这么多东西,我要的只是看图而已,仅仅是鸡肋而已,而且还影响了我看图的效率。
另外你也指了国产游戏软件《血狮》为例子。真的很抱歉,我似乎没有看到有关“整合”的内容。游戏引擎是为游戏做铺垫而开发,也是游戏的底层部分,一个游戏的引擎开发失败,就意味着游戏本身的失败。
还有,你也举了微点的例子:““微点”本身就是一个整合产品了,传统防火墙、软件欲访问IP地址转换功能”
是的,它也是整合产品。可是,微点不属于杀毒软件产品,只属于安全防御软件产品。那么,它设计这样的功能也符合我之前所讲,以自身本职工作为主,设计的增加本职工作效果的功能。

“我只需要这些整合功能来实现一些基础的用途,又比市面上的一些地摊货强一点就可以了,未必要追求最好。”

不错。一般的用户的确可以如此,但是,如果你所要的功能影响了软件本身功能的话,你是否愿意?如果是要一个具有多样话功能的软件,我更宁愿去选择一个短小精悍的工具箱软件。因为它本身设计目的就是集成,多点少点不影响本身功能。

“在一般的野外郊游过程中,大家还是拿个瑞士军刀之类的多用途工具比较方便吧?”

是的。但是,我想说,瑞士军刀属于我所比喻的“小工具箱”那类,它本身设计目的就是以最小的体积携带最多的实用工具。这点就与菜刀、大砍刀这样专门用来切菜、砍人的有具体设计目的的工具不同。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把菜刀不以刀刃锋利而以菜刀本身携带了指甲刀、水果刀为推销点,你愿意购买么?

  Quote:
整合是个大趋势,呵呵,连病毒的作者都知道。

而且,为什么病毒的作者不先把他的本职工作——比如,把中华吸血鬼的病毒破坏能力再加强一些,让它能穿透磁盘还原工具,能以驱动程序的方式驻留内存

——搞得尽善尽美,然后再去整合其它功能呢?

其实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整合可以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产出,

毕竟要改善一个病毒的内核,要加强它对系统的入侵能力,要加强它和磁盘还原软件的驱动程序抢夺系统中的优先驻留权限的能力,

这可是很难很难的,不花很多时间、很大的精力,去反编译并研究出别的病毒的核心代码是不可能的。

而整合其它一些小功能,来改善该病毒的整体破坏、传播能力却很容易,很方便。

所以对该病毒的作者而言,眼下有捷径不走,干嘛要走那条最难的路呢?

在他暂时无力对病毒的主内核进行大规模改写、升级的情况下,整合其它功能就是最方便的改进该病毒的手段。

那你是否有看到,作者本身是以“增强本职功能”为目的设计那些附加功能的???整合的确可以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多的产出,但是,如果你走错了路,那可能这个就会成为影响你软件推广的“后腿”。

  Quote:
为了更好的面对将来的平台战争(系统工具平台、下载工具平台、浏览工具平台、网络安全防范平台等等),我希望微点能提前做好准备……

呵呵,你自己也讲了,是**工具平台。。。也就是说,就算是以平台为标准,也是以“增强本职工作效率”为基础目的。

  Quote:
在杀毒软件无法通过在传统技术上的该进,来避免误杀,增强“解”毒能力(修复被病毒恶意篡改过的系统文件的能力)的情况下,

整合“系统文件的备份及修复(其实是还原)功能”,甚至是“磁盘还原软件(灾难修复)”,

这个,其实就是在低成本下,降低对系统关键组件的误杀概率的,最简单的方法。

但是,如果你仅仅为了减少误杀的话,你何必用上“磁盘还原软件(灾难修复)”?难道你杀个毒,能造成FAT表损坏?能造成00头损坏?还是可以把整个分区格式化?那这个就已经不叫做杀毒软件,直接可以称呼为破坏软件了。至于“系统文件的备份及修复(其实是还原)功能”,你再好用可以比sfc这样短小精悍的工具相比?
至于江民整合的“雨过天晴”虚拟磁盘类系统还原软件,如果我没有记错,他是以“捆绑”的方式来发行,是OEM的,不是它公司自己研发,它公司依旧是专注于安全软件本身的开发。
其实,KV系列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你要管的是“杀毒”,你绑上一个“虚拟磁盘类系统还原软件”难道就可以无敌于所有病毒?那这么讲的话,我自己设计一个杀毒软件,捆绑上“影子系统”,不也是一样的嘛。。。
所以,江民这样的行为,只算是商业捆绑销售手段,不算是对本身程序功能的完善,不属于整合。就如以前的江民硬盘救护王,似乎他们是各自独立的软件吧,只因为商业目的才进行了捆绑销售。意义和金山的毒霸+金山清理专家是一样的
作者: fangxiao     时间: 2008-7-3 18:53
我来顶一把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3 21:18
1、你的各种前提假设是企业走错了路。而我举《血狮》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如果企业走错了路,那么不搞整合也会失败。

所以那不是整合这个概念的错,而是企业本身的错。

至于整合的东西和你原有的平台无关,不能提高用户的综合应用体验,那是企业在挑选要整合的功能时没挑选好,

那选错了整合对象的错,同样不是整合这个概念本身的错。

2、ACD See那家公司我确实不太了解,呵呵,说句流氓一点的话,比起微软来,它确实是一家小公司。

3、其实你是站在一个“中国”的,有“资深”软件使用经验的老电脑玩家的立场上来说话的。

a、作为中国玩家,包括我在内,我们有条件去搞到各种“道”版的“专业”软件。

我听说,KMP的官方版为了避免出现一些版权问题,是不提供各种额外的,需要收费的解码包的。

这样的话,对于国外的一些用户来说,他们要同时试用ACD See和KMP,就要进行两份经济投资,

一份是买ACD See的,另一份是买KMP的额外解码包的——如果他们不想用KMP的某些专业功能,

而且他们用ACD See下集成的一个很基本的播放程序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他们干嘛要去做两份投资?

而对于ACD See公司来说,能吸引用户多在他们这个软件平台下停留一段时间,他们干嘛不这么去做呢?

所以你说ACD See的官方开发策略错误,不一定吧?毕竟我们不是外国人,不见得真正了解外国的正版软件市场,

除非你有证据证明ACD See搞了这么一个集成措施以后,他们的正版软件的销售额反而因“此”

——而不是因为市场上的同类软件中出现了免费版的——而大大下降了,那样你才能实打实地说一句,他们的开发策略是错误的。

b、说实话,我自己也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比如BT下载用比特彗;P2P下载用迅雷;边下载边播放(BT资源)时则用Qvod Player;

如果要播放下载下来的英语MP3文件,则会用KMP——因为后者的高精度定位复读功能,比一般的复读机还要专业……

相信做为更加资深的电脑玩家,你所建立起来的专业应用软件“体系”可能比我更庞大,更复杂。

可是最近一、两年内才开始用新电脑的用户,他们不愿意做这种隐性投资啊(看各种教程,学习各种帖子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

像我家楼下的那位涉外秘书处的大哥,人家就用Windows Media Player放MP3,就用Windows XP下的那个图片、传真什么的查看器看图,

人家一样用得好好的——你总不能强迫人家也像我们一样都用特别专业的软件吧?

软件产业出现集成趋势,其实是新用户们有这种需求,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趋势。

如果你坚信,某个软件平台集成的那些东西肯定会干扰该平台最基本的功能,

那么你可以不升级你原有的那个旧版本的软件——因为够用就好是目前最最时髦的,符合经济学的使用观念;

也可以选择去下载更厉害的高手们修改版过的,去掉了那些多余功能的精简版软件——比如我的ACD See就是一个8.0绿色精简版,只保留了看图功能。

但是你不愿意这么做,非要号召厂家只开发专业功能,不搞集成,忽视广大新用户们的需求,忽略其它竞争对手们的集成册略(最后你还像我一样去使用各种“道”版的外国软件,不给他们的厂商创造任何利润),

否则你就批评他们不务正业,连自己最本职的工作都没搞好——这个,咱们这些“道”版用户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我没用过ACD See 3.x版,反正我手头上这个8.0版用起来感觉不错,不知道传说中的3.x版倒底有多厉害?

网络上一大票的人说比特彗星0.6x版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么的经典,我在好奇之下亲自去试用了一番,

结果发现,再同样关闭UPnP功能,打开静态端口映射,其它优化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0.6x版的彗星在我这里的下载速度反而比0.91无广告版还慢……

可见,很多酷爱经典老版,反对集成了很多功能模块的新版本彗星的人,其实只是在根据他们自己的使用经验发表看法,

并没有去认真地想过两个问题——新版本彗星突破ISP封锁的能力倒底是更差还是更好?

如果新版本彗星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堪,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用户愿意去升级自己的彗星呢?]
------

4、关于某个平台软件集成的功能一定会影响到该软件的“本职”工作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一个悲观假设啊……

照这个假设,Vista有很多兼容性问题,难道是因为它集成的各种功能模块太多造成的?

我觉得那是第三方厂商跟进的速度不够快,因此而产生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觉得ACD See在看图功能上没有做好,是因为集成的功能模块太多的缘故,那么请拿出实打实的证据来,

比如你反编译了ACD See 4.x版,指出它的整体软件架构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且说出哪个功能模块的哪条代码,

具体的怎么怎么降低了ACD See看图功能的基本执行代码的运行效率——能拿出这样的证据来,你这个假设才是合理的,否则只是你的个人推测罢了。

我觉得,从心理学上说,很可能是ACD See 3.x已经把快速渲染JPG文件这个功能,做到了当时技术条件下能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水平,

所以在4.x版本中,他们根本无力做出多少重大改进了——然后当你抱着很高的期望去试用4.x版的ACD See时,没发现它在渲染速度上有多大进步,

只发现了一堆,对于你我这样的“资深”电脑软件用户来说无用的功能,最后感到很失望,结果就把ACD See 4.x版本的进步不大“迁怒”到了那些集成的功能模块上面了……
------------

5、http://bbs.micropoint.com.cn/sho ... 6816&sid=BV1Czn

6、同理,灾难恢复也是以防万一的急救措施。

微点官方的新闻帖子里不是说了吗,明年的新病毒预计将会达到1000万种或以上,而微点的防御率是99%或以上,

呵呵,咱们假定这两句话基本上是真的,再假定微点的防御率就是保留整数的99%。

那也就是说,明年微点防不住的病毒可能会有10万种(版主大哥看一下,这句话如果不太妥当的话,请帮我把这些发言删除掉,以免吓得一些本来打算买微点的人放弃了他们)。

因此,系统连同微点被病毒一起干掉,病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哦(留意一下预升级版用户反馈区,相信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实例的)。

即使用户能有办法启动DOS,或者PE,搜集到病毒文件的样本,将这个情况及病毒样本反馈给微点,

但是微点对此进行反应,总是需要时间的吧?

以卡巴斯基的反应速度,上报一个新病毒,一直到最后处理完成并开发出新的升级文件,往往也需要1个小时,甚至48个小时。

可是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往往需要的不是最新版的反病毒工具的升级文件,还是在数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内让电脑恢复到可用的程度,

——更别提很多用户根本就不会启动DOS或者PE了——比如,最近几年没怎么继续“深入追踪学习”的我,就从来没用过PE

——这时候,系统还原类软件就派上用场了。

捆绑或集成方便的系统还原类软件,不是为了告诉用户——我们的反病毒工具不好,随时有可能搞坏你的系统(你的假设都比较消极、悲观啊,比我这个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还要悲观),

而是为了让用户在那1%的小概率事件“已经”发生时,可以在没有杀毒软件公司的技术支持介入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电脑马上“能用”——这个在军事上好像叫作通过“高可维护性”,“低后勤依赖性”来确保“实际出动率”。

呵呵,我好像把反病毒当成一个类似于“星球大战”那样的计划来搞了。
作者: Alpha_Boy     时间: 2008-7-3 22:09
一点补充:说实话,我不是江民的KV,或者雨过天晴的爱好者哈。

对于虚拟磁盘类的还原软件,我比较中意影子卫士(Shadow Defender)或者影子用户(Shadow User),

因为它们的实现原理比较简单,我私下里觉得它们发生故障的概率可能会小于雨过天晴那样的多点动态还原类软件——其实我也是一个爱自己乱搞逻辑推理的人啊,哈哈。

听说装雨过天晴之类的软件的话,就无法再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了,而且每两次还原之间,相隔的时间越久,系统就越慢,

所以,说实话我还真的不敢用雨过天晴呢……

我只是希望通过混用多种手段,把对病毒的防御率提高到99.99%以上,呵呵,所以就比较偏执,比较疯狂了……

如果我的言语有不当之处,请海涵,别跟我这个因为心理障碍,连初中都没毕业就辍学在家10年以上的宅男计较哦,我会内疚的。

以后,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再随便发言的……立论,即烦恼啊……
作者: qq2008444     时间: 2008-7-5 18:58
。。。呵呵
现在很少有机会玩舌战了
自然遇到就比较重视了。。。
嘿嘿,别说我针对你啊。。

最近实在是没有时间看很长的帖子,只好打印来看。。。以后有机会再发表上来吧




欢迎光临 微点交流论坛 (http://bbs.micropoint.com.cn/) bbs.micropo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