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心
社区乞丐
积分 -12
发帖 22
注册 2008-6-16
|
#1 电子竞技“钱”景报告(转 )
作者:费明乾
自2003年11月18日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项体育运动以来,国内各类职业选手、战队、俱乐部、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在电子竞技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俱乐部缺乏严谨的组织结构、赛事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市场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等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良性发展。
电子竞技是“小众”运动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中国的电子竞技还非常“年轻”,虽然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同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无论是受众人群还是社会的参与度都有待加强。
在电子竞技产业发达的韩国,电子竞技无论是普及率,社会认知率都非常高。WNV电子竞技俱乐部市场总监梁静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俱乐部有一位CS项目的职业选手,他原来也曾是星际争霸项目专业选手,有一次到韩国参加比赛,同入住酒店的大厨打了几局星际争霸,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可想而知,韩国电子竞技的普及度。
由于普及率和社会关注度很高,韩国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知名度非常高,顶尖选手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而这种明星效应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职业选手的收入上。梁静表示,在韩国一名职业选手一年的收入换算过来达几百万人民币是很平常的事情,而顶尖选手的收入则更高,已经和韩国一线娱乐明星收入持平。
同韩国相比,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普及率还非常低,关注人群主要为年轻的男性,只能算是“小众”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信息档案处处长王伟表示,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受众群窄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目前我们正在极力打造电子竞技运动健康向上的体育形象,让更多的人群了解电子竞技,关注电子竞技。”记者了解到,在前不久澳门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上,电子竞技正式成为赛事的比赛项目,这是电子竞技运动第一次纳入国际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中。对此,王伟表示,“这是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影响非常深远”。
王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参与,使得电子竞技运动的推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仅仅依靠网络和少量专业媒体的传播,影响了社会关注度并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赞助热情,从而最终制约了整体产业的发展。”
选手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电子竞技运动为职业的职业选手队伍,然而他们整体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
梁静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一线的电子竞技职业玩家只有30人左右。这30个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应该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有的职业玩家年收入甚至已经超过了百万”。然而无论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还是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电子竞技都应该是一个梯队式发展。除了少量的一线职业选手以外,还需要大量二线选手来进行补充。然而由于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二线职业选手,生活基本得不到保障。电子竞技行业资深人士丘扬告诉记者,“很多的二线职业选手以及大量的半职业选手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深感迷茫。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连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很多选手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有的甚至已经彻底离开电子竞技这个舞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选手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一线的玩家也都经历过那个阶段。CS职业选手卞正伟告诉记者,在刚进入电子竞技运动的时候,只能通过打一些比赛,获得少量的比赛奖金,根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当时我们战队的很多队友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然而由于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他们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都选择了离开。其实他们都很有天赋,只要生活、训练等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他们现在肯定也能够打出好成绩。”
此外,由于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年龄都普遍较小,很多选手都无法得到系统的教育;而电子竞技选手的职业寿命相对较短,基本上都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因此很多职业玩家在退役后,都面临转型难的问题。丘扬表示,虽然有一小部分的职业选手在退役后,可以从事电子竞技的职业解说、赛事策划等工作,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电子竞技仍处于起步阶段,能给职业选手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大多数的职业选手还是要脱离电子竞技行业。
俱乐部企业赞助难
俱乐部是体育产业发展重要的一环。中国的电子竞技俱乐部从诞生到现在,基本上经历了3个阶段:个人赞助的战队模式、单一的公司制管理模式以及股份制式综合管理运营模式。
邱扬告诉记者,电子竞技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多采取的都是第一种模式,大多数战队都是依托于网吧和个人赞助进行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基本的赢利模式,最终都摆脱不了解散的命运。而单一的公司管理模式则是从第一阶段发展演变而来,俱乐部逐渐从原有的作坊式的经营发展成公司性经营,但是其根本性质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依旧没有比较明显的赢利模式。一旦出现资金链的断裂,俱乐部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解散的命运。“Hacker和TR电子竞技俱乐部都属于这一范畴,由于赞助商的撤离,使得俱乐部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最终都以解散俱乐部而收场。”
目前运营比较成功的是第三种模式,俱乐部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多条资金链,摆脱了单一资金链的束缚,而股东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运营与管理,而是由专业人员负责俱乐部日常的训练、商务运营、媒体合作。这种模式不但避免了俱乐部走向单一资金链的道路,而且也明确了相互之间的责任,使得俱乐部的运营更加正规。丘扬表示,如果单从俱乐部的竞赛成绩看,WNV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比赛成绩相比前两年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但是由于其商业运作和宣传策略非常成功,使得俱乐部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的集聚效应不但没有随着战绩的下滑而下滑,反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量企业参与赞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目前具备这种运营模式能力的,只有WNV电子竞技俱乐部一家。
职业联赛和商业联赛混淆
目前,中国的电子竞技各种赛事不断,不但有很多的职业比赛,还有大量的商业比赛。对此,王伟表示,“大量电子竞技赛事频繁,看似市场活跃,实则造成了资源浪费,难以形成市场的规模效应”。
赛事的组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举办方、赞助商、运营企业、俱乐部等多方面资源合作。而记者了解到,目前的电子竞技类的商业比赛大多由企业、网络转播平台举办,很多的赞助商和转播机构都直接变成了赛事的举办方。对此王伟表示,这种赛事的操作模式对赞助商来说,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专业的管理,使得赛事的品牌效应凸显不出来,从而导致广告效应缺失;而对于举办方和组织者来说,无法形成持续的品牌效应,对赛事本身的品牌起不到提升作用。
赛事频繁也为职业选手出了一个难题。记者从一位CS职业玩家那里获悉,他目前每年都要参加30多种不同的赛事,经常会遇到赛事时间相互冲突的情况。由于对赛事不了解,职业选手常常面临选择难的问题。
对于目前各类电子竞技赛事频繁的现象,北京荣盛互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思源表示,目前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仍处于起步、推广阶段,大量的商业赛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市场,但是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还是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将商业赛事‘一刀切’,而是要确立明确的分级制度,完善赛事自身定位,将职业联赛和商业联赛区分开来。” 原作者:北京商报
来源:北京商报
| |
※ ※ ※ 本文纯属【忧伤的心】个人意见,与【 微点交流论坛 】立场无关※ ※ ※
|
 |
|